《花瓣飘香》(通用16篇)
时间:教案网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能体会父母的爱,对父母有颗感恩的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读好课题。
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读得真好,老师就好象闻到了飘来的淡淡清香。
2、这是什么花的花瓣,幽香沁人心脾啊!(月季花)
二、学习课文1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来写丛月季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花多,花美)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来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她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小女孩?
三、学习课文2-10自然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呢?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板书:懂事 (爱花 爱妈妈)
(1)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喜欢花的?
卡1:一天清晨,``````跑远了。
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交流。读体会。
卡2:“我舍不得把``````”
交流,读体会。
(2)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体贴妈妈的。
卡1:“妈妈生病了,``````妈妈会高兴的。”
交流,读体会。
卡2:“爸爸在南沙``````不要惹妈妈生气。”
交流,读体会。
2、小结:为了``````虽然爱花``````但还是``````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啊!
3、与小女孩对话的还有一个我,我们来读一读我说的话。
读句子,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也深深打动了我。齐读11自然段。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我被打动的?
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3、师范读这一段。学生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延伸
1、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还有一句原话:妈妈,我没有钱买礼物,但这是我亲手做的,意义不一样。
2、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3、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花瓣飘香》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分角色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3、“导”“演”激趣,入境体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意境美、女孩的心灵美。通过读“思”结合,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中感悟,在“悟”中表达。“导”“演”激趣,入境体验。注重情境中语言的运用和思想情操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女孩金子般美好的心灵以及对“我”的影响。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课文内容,采用读---说---议---演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束鲜花
教学流程:
一 、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鲜花,引起学生的兴趣。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接着学习《花瓣飘香》。请打开书到第六课。板书课题。
二 、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2——11自然段
1、出示鲜花,摘一片花瓣,送给学生闻闻,有什么味?(香味)那么我们课文单单就是写花瓣发出淡淡的香味吗?(不是)那是写什么事?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互相说说,愿意的就告诉你们的朋友——李老师。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地点在哪儿?怎样写花开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3、老师带来了花,先请几位同学上来各自摘一片花瓣,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神态,说说各自的神态。再与文中的小女孩比较一下,看谁更爱花?说出不同的词(小心、高兴、迅速、很慢)文中的小女孩是怎样爱花的?(小心、双手捧着)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会想象出小女孩对花怎样?谁读这一句?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1)她摘花瓣干什么呢?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她又来摘花了,小女孩见到我有什么表情?(表演一下)同学自由读一读,体会这种“不知所措”、“惶恐”。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她为什么会“不知所措”、“惶恐”?(她知道偷摘花是不对的)。
4、看“我”怎样说的?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语气(1)生气的、大声的(2)和蔼的、轻轻的。(先前就惶恐,如果再大声就更不敢说了)。找生读第5、6节。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价。
(1)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2)为什么只摘花瓣?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大胆的自由的说出来。
5、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真懂事。老师来打搅一下,如果你们的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恰巧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学生各自发言。
师总结:小女孩用自己的心去温暖妈妈,同学们都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去温暖妈妈。妈妈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很高兴的。我今天准备的一束鲜花也准备送给我的妈妈,我们平时忙,没有回家。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
6、妈妈生病了,要小女孩来照顾,那她的爸爸呢?齐读第九自然段,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7、分角色朗读2——11自然段。“我”与“小女孩”的对话。注意体会不同的语气,联系自身的经验带着感情去品味。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啊,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学生自由品读。
9、创设课本剧.学生自导自演(学生表演.学生评价)
学生默读、思考、交流、讨论。师:表演时要使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像个和蔼可亲的大人。各组练习表演,最后推荐一个组到讲台汇报表演。(学生的表演欲非常强)
三、 潜心品读。享受美文
1、大家的朗读实在太精彩了,老师仿佛就是文中的“我”,你们都是那个充满爱心的小女孩。让我们带着芳香的花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可以对同学、妈妈、老师讲。
3、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心灵、金子般的心再一次去感受小女孩的爱心,自由朗读你想读的句子。
四、作业超市 拓展延伸
1、 把你认为最美的词语摘录下来。
2、回家做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你的祝福语,送给妈妈。
3、“我”买了两盆花,一盆送给小女孩,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又会怎么回答?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阅读地图
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让妈妈开心
↓ ↓
送给小姑娘 送给妈妈
↓ ↓
买来两盆花 舍不得全摘
↓ ↓
懂事的孩子 不知所措
↓ ↓
询问叫住她 跑远了
↓ ↓
看见小女孩摘花瓣 双手捧着小心的摘
↓ ↓
红艳艳的花朵 俯在花前
↓ ↓
门前一丛月季
↓
我 小女孩
《花瓣飘香》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额头。)
板书: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花瓣飘香》 篇12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
2.请同学齐读课题。有点飘的意思了,能不能让老师闻到那香味啊?再读一次。
二、品读感悟
1、打开书本,边听老师读课文边看课文。
2、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老师板书:小女孩 懂事)
3、看来,这就是小女孩给我们初步的印象,这样看还仅仅不够,再读课文,拿出铅笔,把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出来,可以放开声音来读书。(学生开始读书划句子。老师行间巡视。)
师:请同学来说一说。
妈妈生病了,……
师:画出这一句的同学请举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句话表现出小女孩懂事,还有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生气。
师:画同样的同学请举手。
师:除了这些句子以外,还有一些表现了小女孩的懂事!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划这一句话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先看一看,读一读。
课件出示内容。
师:谁愿意一个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有一个疑问,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看这一朵花。(课件出示月季花)
师:因为这么美的花是留给大家的,所以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注意这句话最后的六个点,这是省略号,想一想,小女孩还会说些什么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1:因为这些花都很美。
2:因为这些花都很美是留给大家看的!
师:课文中也有写花很美的句子,可以找一找。找到的可以举手!
师:因为这些花很美,同学们再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读出花的美。(课件出示内容。)学生读句子。
师:请女同学读,可以做一做动作。
师:男生也不甘示弱,来一次!
师:通过读,知道女孩是一个爱花的女孩,这么美的花,她既然舍不得摘,为什么还要摘呢?摘花瓣也是破坏花的美呀!(因为妈妈生病了。)
师:每一个同学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一句话怎么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第一句话: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
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请坐,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请听课的老师听一听是男学生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
师:不分上下!女生心细一些,更有味道一些。当女孩送花瓣给女孩时,躺在病床上的妈妈会说些什么呢?老师板书:孝心
师:一片花瓣,也许不起眼,却能换来妈妈的舒服、幸福,女孩也能感受到幸福、快乐!体会一下,再读一读!
出示第二句话: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惹妈妈生气……泪花
师:请第二、三组同学来读一读,大家读完这一句,想一想这个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女孩?
师:听爸爸话的女孩。
板书:听话
师:闪动的泪花?这是怎样的泪花?为什么提到爸爸就会有泪花呢?
师:亲人与亲人之间,小女孩非常想念自己的爸爸。我们班有没有学生的爸爸在外地工作的,你想不想你的爸爸,爸爸有没有嘱咐你听妈妈的话呢?亲情!这是思念,所以“我”要大声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师:为了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所以小女孩也要照顾好妈妈,所以小女孩是一个……(小女孩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师:文中小女孩是和谁对话呢?(“我”)
师:“我”就是作者。大家猜一猜,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讨论一下。
1:是一个能理解别人的人。
2:是个和蔼亲切的人。
3:善良的人。
师:老师教你一个词:善解人意。
师:“我”是一个叔叔还是一个阿姨呢?
师:为什么想象成为一个阿姨呢?
师:女孩子的心比较细,因为阿姨的心比较细、亲切!这个阿姨与小女孩对话的第一句是什么呢?(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师:为什么读这么轻呢?(读重了就会是责怪小女孩的!读大声会吓坏小女孩的!)
课件出示课文的2、3自然段。
师:请大声的读一读。
学生齐读2、3自然段
师:仅仅是一片花瓣,小女孩却小心、捧着……说明小女孩真的爱花、懂事,下面分角色朗读课文1~10自然段。女生读小女孩的话,男生读可爱亲切的阿姨的话,我在读引号外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男生读的都比较轻,生怕会吓坏了这个爱花、孝顺、听话的小女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当我把这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时,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感谢阿姨!)
师:不用谢,是你让我知道了怎样关心妈妈!
师:阿姨把另一盆月季花送给妈妈的时候,阿姨的妈妈会对阿姨说什么呢?(谢谢孩子!)板书:我 买花
师:其实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齐读课题。
师:一片爱心、真心,还有亲情。板书:爱 再读课题!这样一个有孝心的女孩,你除了会为妈妈摘花瓣,你还会为妈妈做什么呢?
《花瓣飘香》 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板书: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花瓣飘香》 篇14
课前晨诵
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首献给妈妈的小诗,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了妈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诗句。
请全体男生读,女生做评委。(点评)
读出对妈妈的感恩、对妈妈的爱。小诗语言优美,我们一起把感受读出来。(全体读。)
假如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苗,
妈妈,您就是那肥沃的土地,
让我茁壮成长......
假如我是一颗小星星,
妈妈,您就是那广阔的天空,
让我发出光芒......
假如我是一匹小骏马,
妈妈,您就是那辽阔的草原,
让我尽情奔放......
妈妈,我爱您!
假如我是一根小雪糕,
妈妈,我要给您带来
夏日里的凉爽......
假如我是一条小围巾,
妈妈,我要给您带来
冬天里的温暖.....
妈妈,我爱您!
妈妈,您的爱是多么无私,
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却从来也不求回报......
妈妈,我爱您!
(很懂事,很深情,我被你们的朗读感动了。)
花瓣飘香
一、复习导入 7’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2.请大家回忆一下,文中的小女孩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请你试着用上“为了”这个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女孩?(懂事 爱花 孝顺妈妈)
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
4.[过渡]请默读课文的2—10自然段,找出描写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认真读读,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女孩懂事的?(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教师巡视指导。)
二、精读指导
大家都很投入地在学习,来展示你们的读书成果。交流画到的句子。
(一)感悟“爱花”的女孩 8’
1.(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为什么说这个句子能看出小女孩懂事?说说你的想法。(说明她非常爱花,也爱母亲。板书)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作者通过一些重要的词语写出小女孩懂事。继续睁大发现的眼睛找一找。(俯 小心 一片 双手捧着)(课件红色显示)
师: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能不能再小心一点。(指名读——齐读)
2.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谁来读出“不好意思”的语气,我想问问你小女孩,你为什么感到了不好意思呢?(未经主人同意摘花,感到羞愧,知道自己错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女孩话语中省略的句子我们通过想象来补一补: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如果整朵花都摘了……(花儿就会失去了生命,非常可惜,人们也就欣赏不到这美丽的花儿了。)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二)感悟“孝顺”的女孩 9’
我们继续交流描写女孩懂事的句子。
1.(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作者终于明白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什么?(送给生病的妈妈,希望妈妈高兴,病快点儿好起来。)小女孩对妈妈非常(爱,孝顺)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2.还有哪个句子也能看出小女孩的孝顺?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自由读,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请告诉我你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生:我看到其他孩子在假期都有爸爸陪着我,而我的爸爸不能陪我。我很想他。
师:这是思念的泪花。
生:我在介绍时想到我的爸爸虽然是不在身边,但他是为保卫祖国的边疆而去南沙当解放军的,我感到很自豪。师:这是自豪的泪花。
生:爸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我做到了,我还学会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呢,妈妈身体马上就会好的,我很高兴。师:你流的是高兴的泪。
生:我想到爸爸远在南沙,而妈妈又病了,我真担心她的身体。
生:我想到以前惹妈妈生气了,我很后悔。
师:带着我们各自体会到的情感,深情朗读这句话。(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感悟“知错”的女孩 2’
(出示)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师:惶恐两个字的偏旁都和“心”有关,意思就是心里感到害怕。小女孩害怕什么?心里怎么想:( )小女孩很紧张,很害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很尴尬。用文中的词语形容(不知所措)。
(四)感悟“亲切”的“我” 7’
1.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写出小女孩的“懂事”,我想请两位同学和我合作读好这段对话。
为了对话的完整,我做了小小的改动。邢佳铭 黄冬梅(师生分角色朗读。)
2.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怎样的态度和感情?亲切 爱怜
3.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指名读。)宋嘉雯 施林琳 毛嘉磊
4.师: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一起读第十一自然段。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喜爱和对她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能理解是为什么吗?
三、总结提升 7
1.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飘香”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师(总结)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四处传播。我想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花瓣飘香》。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吟诵
花朵在晨风中摇曳,(yè)
露珠在花瓣上闪烁,
一片花瓣,一声祝福。
笑容在阳光里灿烂,
心儿在幸福中欢腾。
一句问候,一份亲情!
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
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可爱的女孩,
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2.分析父母的形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质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3.写话(二选一)(课外作业)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我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把花放在了阳台上……
《花瓣飘香》 篇15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和大家继续学习课文。读课题。
生:花瓣飘香。
师:从你们的读中,让老师闻到淡淡的花香,请大家再读一遍。
生:花瓣飘香。
师:打开书本,边听录音边看课文。
学生听录音,看课文。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懂事。
老师板书:小女孩 懂事
师:看来,这就是小女孩给我们初步的印象,这样看还仅仅不够,再读课文,拿出铅笔,把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出来,可以放开声音来读书。
学生开始读书划句子。老师行间巡视。
师:划完了的同学,可以举手。
师:请同学来说一说。好,你先说!
生:妈妈生病了,……
师:能大声的再读一遍吗?
生:妈妈生病了,……
师:画出这一句的同学请举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妈妈生病了,……
师:这句话讷讷个表现出小女孩懂事,还有呢?
生: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生气。
师:画同样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刚才怎么不举手阿!
生: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生气。
师:刚才还有几个小朋友,除了这些句子以外,还有一些表现了小女孩的懂事!
生: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划这一句话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生: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先看一看,读一读。
课件出示内容。
师:谁愿意一个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生:她低下头,不好意思……摘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有一个疑问,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生1:爱护花。
师:看这一朵花。(课件出示月季花)
生2:这些花都很美。
师:因为这么美的花是留给大家的,所以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注意这句话最后的六个点,这是省略号,想一想,小女孩还会说些什么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1:因为这些花都很美。
生2:因为这些花都很美是留给大家看的!
师:课文中也有写花很美的句子,可以找一找。找到的可以举手!
生1:花瓣像绒布一样……
生2:这些带着露水的月季花……
师:因为这些花很美,同学们再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读出花的美。
学生读句子。
师:请女同学读,可以做一做动作。
生:女生读课文。
师:男生也不甘示弱,来一次!
生:男生读课文。
师:通过读,知道女孩是一个爱花的女孩,这么美的花,她既然舍不得摘,为什么还要摘呢?摘花瓣也是破坏花的美呀!
生:因为妈妈生病了。
师:每一个同学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一句话怎么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发现谢子寅、这个姑娘发言比较积极……
生:妈妈生病了……(读课文)
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我发现你最后一句读得很好。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请坐,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请听课的老师听一听是男学生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
生:男女生比赛读。
师:不分上下!女生心细一些,更有味道一些。当女孩送花瓣给女孩时,躺在病床上的妈妈会说些什么呢?谁想起来了,这一次找一个坐在后面的同学来说一说。
生:谢谢孩子,你辛苦了!等我病好了,我就给你买一些好吃的给你!
师:谢谢妈妈。
生:孩子,谢谢你!天天送花瓣给我,从这些淡淡的花香中我能体会到你的孝心。
师:妈妈,这是我应该做的!
生:孩子,你很累了吧!
师:我不累!我不累!这是女儿对妈妈的一片孝心!
老师板书:孝心
师:一片花瓣,也许不起眼,却能换来妈妈的舒服、幸福,女孩也能感受到幸福、快乐!体会一下关心、被关系的快乐!再读一读!
出示第二句话: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惹妈妈生气……泪花
师:请第二、三组同学来读一读,大家读完这一句,想一想这个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女孩?
生:懂事
师:听爸爸话的女孩。
板书:听话
师:闪动的泪花?这是怎样的泪花?为什么提到爸爸就会有泪花呢?
生:亲情
师:亲人与亲人之间,小女孩非常想念自己的爸爸。我们班有没有学生的爸爸在外地工作的,你想不想你的爸爸,爸爸有没有祝福你听妈妈的话呢?亲情!这是思念,所以“我”要大声说:小女孩真是个……
生:懂事的好孩子!
师: 为了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所以小女孩也要照顾好妈妈,所以小女孩是一个……
学生大声说:小女孩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师:文中小女孩是和谁对话呢?
生:“我”
师:“我”就是作者。大家猜一猜,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讨论一下。
生1:是一个能理解别人的人。
生2:是个和蔼亲切的人。
生3:善良的人。
师:老师教你一个词:善解人意。
师:“我”是一个叔叔还是一个阿姨呢?
生:阿姨!
师:为什么想象成为一个阿姨呢?
生:听录音中的感觉亲切。
师:女孩子的心比较细,因为阿姨的心比较细、亲切!这个阿姨与小女孩对话的第一句是什么呢?
生: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师:发现全班学生读这句的时候比较轻?为什么读这么轻呢?
生:读重了就会是责怪小女孩的!
生:读大声会吓坏小女孩的!
课件出示课文的2、3自然段。
师:请大声的读一读。
学生齐读2、3自然段
师:仅仅是一片花瓣,小女孩却小心、捧着……说明小女孩真的爱花、懂事,下面分角色朗读课文1~10自然段。女生读小女孩的话,男生读可爱亲切的阿姨的话,我在读引号外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男生读的都比较轻,生怕会吓坏了这个爱花、孝顺、听话的小女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当我把这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时,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
生:感谢阿姨!
师:不用谢,是你让我知道了怎样关心妈妈!
生:谢谢你!这位阿姨!
师:不用谢!
师:阿姨把另一盆月季花送给妈妈的时候,阿姨的妈妈会对阿姨说什么呢?
生:谢谢孩子!
师:其实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齐读课题。
生:花瓣飘香
师:一片爱心、真心,还有亲情。再读课题!这样一个有孝心的女孩,你除了会为妈妈摘花瓣,你还会为妈妈做什么呢?
生1:陪妈妈说说话。
生2:帮妈妈做一些家务。
生3:帮妈妈倒水、喂药。
师:老师也要说,你们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们都是带着清香的花瓣。
老师出示小诗《花瓣飘香》
学生齐读《花瓣飘香》
师:下课!
板书:
花瓣飘香
爱心
小女孩 懂事 听话 孝顺
《花瓣飘香》 篇16
设计意图:
《奔跑的古古》这个故事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活动,在湖水上飘落花瓣的数量,在天空中飞扬的柳絮的数量等都可以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我们从古古请客这个情景出发,重点在于让幼儿能够用数数的办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同时在《指南》的要求范围内,适当地增加了活动的难度,让孩子们通过具体形象的操作,去感受理解7和8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形成的含义。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对应数数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学习8的形成,知道7个添上1个就是8个;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喜欢数学活动。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够通过对应数数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难点:学习8的形成,知道7个添上1个就是8个。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花篮若干,桃花瓣若干,小椅子若干,绘本角色头饰9个,学习单和笔人手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已阅读《奔跑的古古》的绘本。
活动过程:
一、创设请客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故事中的古古,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创设请客情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古古要请故事中小伙伴去他的家里做客,我们来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游戏:古古请客
1.教师扮演古古,布置请客的场景(摆放7张椅子),并请8名幼儿分别带上不同的头饰,扮演小客人开始“入座的游戏”。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古古家里的小椅子够小客人坐吗?谁多谁少?”“如何让每个小客人都有一把椅子坐?”
3.教师小结:“7把椅子添上1把就可以让8个小客人都有椅子了。”
三、游戏:古古送礼物
1.教师给每组分发小花篮(每组8个幼儿扮演客人,1个幼儿扮演古古),在小花篮里放7瓣花瓣,请一组的幼儿将小花篮中的花瓣送给小客人们,每个客人送一瓣花瓣。
2.引导幼儿数数花瓣的数量并讨论“是否每个客人都能收到小花瓣呢?谁多谁少?”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应该如何才能让每个客人都收到一瓣桃花瓣呢?并请几名幼儿分享交流,同时扮演古古再次送花瓣。
四、操作活动
1.教师介绍学习单上的任务。
2.教师分发学习单和笔,观察并指导幼儿。
五、活动结束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桃花瓣,并送桃花瓣给邻居好朋友,看制作的桃花瓣的数量多还是邻居好朋友的人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