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精选16篇)
时间:教案网
)本文转载
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 篇9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句子;能在指定的句子中,正确辨别选用音近字或形近字;能把同类词语进行逻辑归类。
2、能给句子加上顿号、逗号和句号。
3、能照样子把前果后因的句子改为前因后果的句子。
4、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短文,理解短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二、课时安排:
第1课时:完成第1~4题。
第2课时:完成第5~6题。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拼读音节,写出相应句子。
(1)拼读音节,及时纠正。
(2)填写句子。
2、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填写形近或音近的字。
(1)读懂句子选字填空。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字。
3、同类词归类。
(1)学习例句。
(2)根据例句中事物的相互关系去思考。
4、运用标点。
(1)复习顿号的用法。
(2)独立完成作业。
第2课时
1、改写句子。
(1)分析例句。
前果后因的句子,强调的事情的原因。
前因后果的句子,强调的事情的结果。但要在中间加上“所以”。
(2)独立完成。
2、阅读短文。
(1)说说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2)独立阅读,完成作业。
(3)检查,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 篇10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2、能按制定的字各组成3个词语;能仿照例子减缩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能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4、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有关格言和谚语,了解其教育意义。
5、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2、能按制定的字各组成3个词语;能仿照例子减缩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第1题。
1、拼读音节,读准字音。
2、写词语,注意“藏、凳”不要写错。
二、第2题。
1、说说课文里学过的有关词语,再口头组词。
2、选择3个写下来,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第3题。
1、理解例句的意思。
2、说说,并写下来。
四、第4题。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写下来,反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2、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有关格言和谚语,了解其教育意义。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一、第5题。
学生独立参照例句改写句子,然后相互检查,引导生自己订正。
二、第6题。
告诉学生这几句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很有意思。读读背背。
三、第7题。
明确题意后,读读练习题中的5个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思考5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 篇1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70
《练习5》教学设计
来源:
教学要求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
2.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句训练。
3.熟记成语与儿歌。
4.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的字。
5.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清笔顺。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刚才老师让同学们先解决了前几天学习中记得不牢的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互相提问,检查是否能用正确的笔顺写字。
三、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题目。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
3.出示词语:
4.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5.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委有趣。
三、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讨论: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你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 学习成语歌。
(2) 学习儿歌。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 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 今天,我们学写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字就按什么顺序书字。
(3) 出示:同
3.练习。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2.(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三、拓展训练
1.请三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 篇12
佚名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7道题目。第1、2题是字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选择易读错字的读音,通过训练,找出规律,读准字音;能正确辨别音形相近易淆的字,从而改正句了中用错的字。第3、4题是词的训练,目的于训练学生正确搭配词语,进行词语归类,把不是同一类的词语从词语中分开来。第5、6题是句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能补充句了中意思不完整、成分残缺的部分,能用表示“转折”和“推测”的词语造句。第7题是阅读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用段意归并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能给容易读错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能改正句子中用错的字。
2能恰当地搭配词语,划出不同类的词。
3能将不完整的句了补充完整,能用“然而”“似乎”“也许”写句子。
4能给短文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并根据段落大间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目标“4”同。
四、 教学准备:小黑板。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学习第1-5题。
(二) 教学过程
1教学第1题
(1) 明题意,学生自填。(可查字典,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完成。)
(2) 交流,找出规律:
圈juan:名词,指养家畜等的栅栏。
quan: 指与环形有关的东西或动作。
酵应选jiao,xiao是浙江方言发音,不正确。
塞sai:表示填、堵人的动作或东西。
se:一些固定的词,如闭塞、塞责等。
(3) 齐读,强化记忆。
2教学第2题:
(1) 独立找错字并改正。
遣 措 刻 掌 未 须
(2) 比较异同:
遗 错 克 撑 末 需
(3) 读改正后的句子。
3教学第3题
(1) 读题审题。
(2) 左边一组要填什么?
右边一组要填什么?
(3) 学生填定并交流。参考答案:
(宽敞明亮)的大厅 郁郁葱葱的(树木)
(膘肥体壮)的战马 果实累累的(果树)
(威武雄壮)的军阵 川流不息的(人群)
4教学第4题。
(1) 独立练习。
(2) 交流讨论:为什么划出“花、树木、水、山、油”这些词?
第一组:均是表示动物的词,“花”是植物。
第二组:均是表示树的名称的词,“树木”是树的总称。
第三组:均是表示文具的词,“水”不属于文具。
第四组:均是表示天气的词,“山”不属于表示天气的词。
第五组:均是表示炊具的词,“油”不是炊具。
5教学第5题。
(1) 读题审题,明确这是一个改病句的练习。
(2) 改这类病句用什么方法?归纳为:
① 想想句了缺少什么,该补充什么。
② 补充句子,加上标点。
③ 读一读,检查句子通不通,意思正确不正确。
(3) 学生试做。
(4) 交流
6完成作业本1-5题。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学习第6、7题。
(二) 教学过程
1教学第6题:
(1) 读题审题,明确这是一道造句练习。
(2) 读第一道例题,给加点的词换个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可换什么词?(可是,但是)
(3) 解释“然而”。(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4) 用“然而”造句。
(5) “似乎”“也许”的教法同上。(“似乎”可换成“好象”,是表示想像的词;“也许”可换成“可能”。“也许”是一种猜测、估计。)
教学第7题:
(1) 读课文后问题, 明确要求: ①写段意. ②用段意归并法概括主要内容.
(2) 指名分节读短文, 给短文概括段落大意.
(3) 用段意归并法概括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第1段: 夏季是太阳生长的季节. 第2段: 太阳花茎嫩, 叶小而厚, 花朵小而色艳, 惹人喜爱. 第3段: 太阳花有顽强的生命力. 主要内容: 短文写了夏季生长的太阳花茎嫩、叶小而厚、花朵而色艳,有顽强的生命力等特点。)
3.在作业本上完成第6、7两题。
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 篇13
教学要求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
2.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句训练。
3.熟记成语与儿歌。
4.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的字。
5.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清笔顺。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刚才老师让同学们先解决了前几天学习中记得不牢的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互相提问,检查是否能用正确的笔顺写字。
三、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题目。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
3.出示词语:
4.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5.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委有趣。
三、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讨论: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你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 学习成语歌。
(2) 学习儿歌。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 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 今天,我们学写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字就按什么顺序书字。
(3) 出示:同
3.练习。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2.(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三、拓展训练
1.请三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 篇14
教学要求:
1、通过猜谜语,创作谜语这种游戏形式,培养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
2、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3、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4、写好钢笔字,知道摆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紧凑、匀称。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一名主持人。
6、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打一蔬菜名)
(2)请学生猜谜语。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自己查一查字典,看一看、读一读谜底在字典上的相应解释。
(2)学生思考谜语的谜面与字典上的解释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
(3)学生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看书,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抓住谜语的谜面特点创作一则谜语。
(2)学生交流。
4、教学第四部分。回家后,让爸爸妈妈也来猜猜自己创作的谜语。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八个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哪些还不懂。
(2)请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懂的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对于学生仍然不懂的词语,教师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连读成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
(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句子意思。
①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指点,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理解贤文蕴含的道理,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目的。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示范写“录”。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作启发谈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了解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全过程。
(2)了解节目内容。
(3)分组交流,组员之间相互评议。
(4)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宝盖头、雨字头。
4、指导。
5、练习。
6、反馈。
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 篇1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丁大勇和爸爸看电视时,爸爸对大勇的“劲歌劲舞”这个词表示不理解。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说新词出现的原因。
(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
(2)学生试说这些新词儿的意思。
(3)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思考准备。
(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知道的新词儿。
(3)总结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说出这些词语的特点。
(4)同座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的大概用法和使用的语言环境)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与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读。
(2)用其中的一些词语模拟一个语言环境,说一段话。
(3)集体齐背,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月光启蒙》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体,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学生自选话题。(可用题中的参考话题,也可自己拟定话题)
2、指导
(1)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演讲的技巧和时间分配技巧。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话题用五分钟的时间作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话题。(各组学生互相提出各自对对方演讲的看法)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议演讲的内容、用词、语气、方式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售、军。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售、军”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写,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四年级下册《练习5》导学案 篇16
教学目标
1、按笔顺写好汉字。
2、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再组成词。
3、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4、背熟四条成语和诗歌《蜡梅花》。
5、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和妈妈去买菜,并写一写。
6、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讨论,然后说说,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教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第一题,此项分散在各课教学中进行。
教学第二题
1、请学生读题目。
2、请学生到黑板上用识字8方法拼一拼,再学一组字。
3、同桌相互读新字。
4、简单介绍"虹"。
5、口头扩词,选一个写在黑板上。
6、学习儿歌,了解儿歌的意思。
7、请学生动手为儿歌配上一幅画。
8、把画得好的图画贴到黑板上展示。
教学第三题
1、审题,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认读"另"、"苍"、"家"三个字,说说为什么把这三个字放在一起书写。
3、指导书写"另":
(1)出示"另",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2)范写"另"。
(3)学生描红、仿写。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苍"和"家"。写"苍"时要注意最后一笔要写得宽一些;写"家"时最后两笔要分清。
5、练习。注意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作业:仿照识字8,收集一组新字,再带领你的好朋友学一学。
第2课时
教学第四题
1、熟记成语。
(1)揭题。
(2)学生自由读四条成语。
(3)指名读,跟老师读。
(4)先让学生说说读懂了哪几条成语的意思,教师再进行补充指导。
(5)再次自由读,同桌试背。
(6)指名比赛背。
2、诗歌《蜡梅花》。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结合插图理解《蜡梅花》这首诗的意思:蜡梅花是黄色的,没有绿叶,别的花都怕寒冷的冬天,只有蜡梅花迎着风雪开得旺盛。这首诗把蜡梅花当作人来写,既写出了蜡梅花的颜色,又写出了蜡梅写开花后长叶和不怕严寒的特点。
(5)学生自由练读,注意读好儿化韵。
(6)指名读。
(7)练习背诵。指名背、集体背。
教学第五题
1、读题,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事先布置学生跟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并要认真看看有些什么菜,妈妈买了些什么菜。
3、指导。
(1)学生交流,跟妈妈到菜市场看到些什么菜。
(2)学生谈妈妈买了些什么菜。
(3)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4)让学生把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4、练习。
(1)指名回答两个问题。
(2)让学生动笔把说的内容写出来。
5、反馈。
(1)表扬说得好、写得好的学生。
(2)请写得好的同学读读自己写的内容。
第3课时
教学第六题
1、谈话导入:说说你的爸爸妈妈的工作。
2、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话题,让学生弄清话题的意思,知道说话时应该针对着话题说。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3、指导。
(1)观察:弄清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少先队员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教师医生科学家(3)指导说话。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你为什么想做这个工作?联系自己,展开想象,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理想。提供说话的句式:我长大了想当,因为。我长大了要当,因为。
(4)练习。指名练说。(扩大练说的面,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大胆地说。练习写话。(在充分说的基础上,用两三句话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