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训练:教孩子处理愤怒 应对“想要却得不到”的哭闹
时间:教案网
自控力训练:教孩子处理愤怒 应对“想要却得不到”的哭闹
自控力训练:教孩子处理愤怒 应对“想要却得不到”的哭闹 by家庭教育学家张忠宽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就是孩子自控能力的训练,父母可以通过特别设计的活动来教孩子(3-8岁)自我控制,包括如何处理"想要而不可得"和如何处理"愤怒情绪"等技能。⊙如何处理"想要而不可得"通常,孩子在不能很快得到他们所需要或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沮丧。孩子每天都会遇到很对他很有吸引力的东西,包括玩具、电视节目、甜食、游戏以及诸多活动。很多时候,当孩子被告知"不行"或者"等一等"的时候,小孩会感到悲伤甚至哭闹不止。为了让孩子在家里、学校或者其他场合获得正面经验,孩子需要学习处理这种"想要而不可得"的技能,这些技能能够帮助孩子发展"延迟满足"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自我控制。●教孩子运用下列步骤1.练习说:"我想要——但现在不行。"2.让孩子思考以下选择:a.等一下再向妈 妈、老师或其他人请求;b.找另外的事去做(去玩), 比如现在不能玩ipad,但可以去玩小汽车;c.礼貌地请求借过来(如果可行的话); d.看能不能分享;e.等待轮到自己;f.接受不被允许,说:"我想要——不过,没关系。"3.孩子根据以上的选择行动。●运用布娃娃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本活动关注孩子对"想要什么而不可得"感受,训练延迟满足能力,同时,活动在设计上与前面的步骤相配合,便于爸爸妈 妈们操练。1.所需材料:纸、蜡笔或荧光笔、布娃娃2.步骤:a.让孩子写下或者画一种他想要、想玩的东西或想参加的活动;b.与孩子交谈,让他用语言表示他想要、想玩的东西或想参加的活动及其原因;c.你告诉孩子你所要求的东西或活动现在不行,并告诉他为什么;d.运用布娃娃,根据以下假设情景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你想要和小朋友玩,但他今天要和家人外出一整天;- 你班上一个小朋友有一个电动玩具,你十分喜欢,特别想玩;- 你的小朋友告诉你,他妈 妈刚给他买了个ipad,你也想要爸爸给自己买一个。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孩子、布娃娃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即自己可以扮演小朋友,布娃娃反过来扮演孩子自己,去反复感受体会不同角色,进而理解自我控制的意义。⊙如何处理"愤怒情绪"孩子感觉沮丧、愤怒是日常生活中对所遇到的某种情况的自然反应。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着手教孩子有效处理愤怒情绪,能够提高孩子忍耐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孩子运用下列步骤1.认识到自己发怒了(脸发红、手有些抖,可能开始哭泣);2.默数10个数;3.思考自己的选择:a.走开,离开现场;b.深呼吸,放松身体;2自控力训练:教孩子处理愤怒 应对“想要却得不到”的哭闹
c.以正常声音、通常的说话方式,冷静地告诉对方你为什么生气了。4.按你的选择行动。●"好的选择"与"差的选择"练习通过置身于假设的可能引起愤怒的场景中,让孩子会学习如何独立分析、正确选择,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决定。1.所需材料:纸(厚一些)、荧光笔或蜡笔2.步骤:a.告诉孩子认真倾听,他要进行一次"你会怎样做"的练习;b.在纸上画出两个栏,一栏标上"好的选择",另一栏则标上"差的选择" ;c.阅读3中提供的几个情景,要求孩子根据自己见过的类似场景,思考几种可能的行动选择,然后让孩子判定这几个选择是"好的"或者"差的";d.最后,在"差的选择"上打一个大 x,接下来,把"好的选择"抄到另一张纸上并悬挂在孩子的房间合适的地方,作为提醒。3.假设场景:a.邻居小孩叫你最烦的"外号" ;b.你的小朋友把你刚刚买的玩具电动车弄坏了;c.你妈 妈不让你再出去和小明玩,因为你刚刚和小强已经在外面疯玩2个小时了。温馨提醒:●爱与自由是孩子能够充分发展自我潜力的前提。所以,满足孩子的需要,提供舒适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精神心理环境,"放手"让孩子尝试、经历,既是爱的体现,也为孩子的顺畅发展奠定基础。●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在家庭教育上可以放任孩子的欲望,欲所欲求;不意味着可以放任孩子的情绪宣泄,毫无约束。学会自控或自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必须克尽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