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村范文村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通用12篇)

时间:教案网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通用12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笔下的园子是一个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园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课件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部分,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生字(出示8个生字)

  (2)范写“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去,将课文大声地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2、13小节和第3——12小节)

  三、感悟园子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2小节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2)迁移写法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2、学习第13小节

  (1)这一小节又告诉我们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相机板书:、自由、快乐)

  (2)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你最想做这自由的园子里的什么?

  自由地说说你在这个园子里怎么快乐怎么自由。

  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

  (若学生说到黄瓜时,顺势讲解“谎花”:“谎花”你见过吗?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了个“谎”,简称“谎花”。

  (4)是啊:(引读)

  要做什么,——;要怎么样,——,

  我们在课堂上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唱歌就唱歌,想玩就玩,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自由吧?

  (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可能吗?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四、分析写法,练笔迁移。

  1、读着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不禁在想:作者萧红女士运用了哪些写法,才让我们对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温馨可爱、生机盎然、自由自在有这么深切的感受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两小节。

  排比、拟人、比喻

  6个“愿意——就”

  总分段式

  2、练笔(用我们的笔也来写一写这个园子,看看这个园子在你的笔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美。)

  a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齐读课题——

  师:这园子里蜂子——学生读课文,出示第二段

  (是呀,这园子真―(美、五彩缤纷、充满神秘、充满生机)

  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13节。(感受快乐和自由。)

  ▲师:谁来读第13自然段[出示13节]

  读着读着,文中哪种气息扑面而来啊?(自由)

  师: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师: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你愿不愿意请个同学一起来帮你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妙的感觉读出来?(生请)你是一起读,还是请她读?(生:请她读。)你觉得怎么样?

  师: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自由?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师:它是爬上架还是爬上房,由自己决定。黄瓜结不结果,由自己决定。玉米长多高,由自己决定。蝴蝶飞哪里去,由自己决定。这是一份多么自由的感受啊。

  ▲师:这段话写得非常特别,看看哪个句式出现得最多?“愿意……就……”不觉得罗嗦吗?生:有一种自己决定的感觉,不觉得拘束。给人特别自由的感觉。

  师:让人感觉到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怎么能把这份随心随性的自由读出来呢,

  指名分读(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

  师:分不出谁更自由,它们都是那么自由。

  三.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师:是啊,在这个园子里,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自由。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蔬菜、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我呢?

  生:我也是自由的。

  师: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其他的段落,用上“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就……”说说我怎么自由?

  师:同学们捕捉了许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画面。细读出滋味,好好地去读读这些画面,细细品品,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

  ▲师:还清晰地记得昨天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忍俊不禁,我知道,同学们已经被课文深深吸引,哪个镜头最吸引你?

  生:第三自然段把我吸引了。

  师:给大家读读。(生读,出示段落)你感觉哪里最有趣?

  师:真有意思,还有吸引你的画面吗?(12节)

  生: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看着满地的狗尾草,祖父是怎样的神情?祖父笑够了,才把我慢慢叫到他跟前,祖父虽然教我(出示11小节)

  师:我发现这段话里有一个字重复出现了很多次,数一数?

  从那么多“又”中,你读出了什么?能否读出调皮、贪玩

  小结:作者的语言很朴实,但却那么充满着童真、童趣,勾起了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师小结: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或者是闯出点小祸殃,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我能够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这是因为……

  师: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师: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祖父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出示链接)生读。

  师:读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的园子。

  师:学到这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正如萧红在书中写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可以给你一个天堂,在这个园子里,祖父用他的宽容和慈爱,给了我一个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我的瞎闹淘气也曾带给祖父许多的欢笑和快乐,这园子也是我用率真和可爱给祖父创造的天堂,所以作者称:读课题——————

  师: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园子。(出示链接。教师朗读)

  师: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师:你走进了萧红的.心中。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大气的文字写着这份爱这份温暖、这份自由!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读课题——

  师:当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回眸看它的时候,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

  师:萧红现在怎么样了?祖父的园子到底怎么样了?现在这个园子究竟什么模样?

  师:同学们产生了太多新的疑问,好,带着这些疑问,走出课堂,去解决它。相信你的阅读视野也会不断拓展。

  师:你课后打算给自己一份怎样的作业?

  师:老师也有一个建议:文中祖父和我的趣事留给我们印象很深,相信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一定也有许多的趣事,学会捕捉,放大细节,你的文字也会像萧红那样自然流淌出来,记下爱和温暖的故事吧,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童年。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快乐 自由

  爱 温暖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2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能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能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能形成大体共识。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实践加以精心调控,使其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3、全班汇报交流: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

  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捕捉文章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借助视像化、体验式朗读,感受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3、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

  【预设流程】

  板块一:浏览课文,鸟瞰园子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进行学习。

  2、借助脚注,弄明白课文的来龙去脉;补充:《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一般来说,自传体小说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3、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板块二: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1、交流第一段。这一段你圈出了哪几个字,来概括这个园子?

  2、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圈划园子里的事物,交流)

  3、课文开门见山就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读完整个第一段,不见作者对一朵花的具体描写。花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从哪里读懂了这是个“大花园”。)

  4、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园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

  板块三: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1、这园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继续交流。

  2、交流17自然段,摘录关键词词语,概括这个园子。

  3、圈出自由之物。

  4。、视像化朗读,感受园子里万事万物的自由(阅读策略之二)。

  5、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就”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6、这园子里,仅仅是这些事物是自由的吗?仿段练习。(练写——交流)

  了,就像似的。

  愿意就。

  7、深入思考: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能告诉萧红自由吗?(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了表达萧红心中的自由)

  8、回读前文,想一想,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哪些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的你认为是哪一件事情?(自学——讨论——交流,师生提炼: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9、是啊,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爱的爷爷,萧红在园子里才这样自由自在。(师生引读祖孙形影不离地生活在园子里的句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仿句:祖父,我

  10、小结,回应:作者写园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自在,其实是写自己心中的自由自在啊!这园子,是眼中“样样都有”的花园,也是心中“一切自由”的乐园啊!(板书:眼中园:样样都有;心中园:一切自由)

  11、拓展阅读《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萧红的童年生命的自由。

  板块四: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1、确实,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园子。让我们也一起到这个园子里去好好地玩玩吧。这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生对话:

  想栽花,就

  想种菜,就

  想睡觉,就

  2、疯够了,玩累了,让我们美美地躺在树阴下睡一觉吧!(模拟进入梦境)。

  3、学生描述虚拟梦境。

  4、介绍萧红身世:18岁的时候,祖父永远地离开人世;19岁,萧红被迫离家出走;直到1942年,萧红因为医生的误诊,死于香港……整整12年啊,萧红都没能再看一眼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又一次地与这园子里的一切重逢——(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尝试背诵:花开了……。鸟飞了……,……)

  5、其实,萧红记忆中的这院子里的一切事物,不仅仅是自由的,更是无比地明亮的。屏幕呈现16自然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小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6、齐读后追问:那为什么在作者的记忆里,这园子总是那么明亮,那么光芒四射?(完善板书:梦中园:光芒四射)

  7、师补充: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到太阳。而且,萧红笔下的太阳,总是那么明亮、温暖,那么光芒四射。(屏幕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中,关于太阳的几处描写。)

  8、总结升华:太阳带给人光亮、温暖,萧红的很多文字,也因为太阳而明亮。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

  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完善板书,画一个大圆,将所有内容都括进去)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4、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用草帽遮脸睡觉

  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

  (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完成预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

  2、体会作者在园子了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

  二、合作、交流、展示

  学习导引(一)——复习第2、13段,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

  2、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

  学习导引(二)——默读课文3-12节,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这样写说明什么?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4、作者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学习导引(三)——感悟自由的源泉

  1、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提示: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

  好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什么?

  2、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读句子。

  四、收获积累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愿意……就……想……就……)

  五、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的生活,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过程:

  介绍作者,引出课题

  1.介绍作者,引发兴趣。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她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谁?她就是萧红,黑龙江呼兰区人。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引出课题,猜测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祖父的园子》就选自《呼兰河传》。

  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利用形声字构字方法纠正难词发音。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辨别多音字“晃”:

  [huàng]摇动;摆动:摇头晃脑。

  [huǎng](光芒)闪耀:明晃晃。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日光明晃晃)

  识记所有生字并开火车检测。

  3.学写生字。

  学生自主练习写生字并组词,同桌互阅,教师指导难字书写。

  预设:

  “蝴、蝶、蚂、蚱”都是什么偏旁的字?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的字,因为蝴蝶、蚂蚱都是昆虫)

  “拔”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朋友拔萝卜,出了一点汗)

  “承”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中间是“了”,不要多加一点;注意笔顺先写中间,再写两边)

  4.小组读课文。

  分小组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流利,小组互评。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板书:园子里的生活)

  (二)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认谷穗;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泼水;歇凉睡觉等)

  2.其中详写的是哪件事?

  (“铲地认谷穗”)

  3.自由读这一部分,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把“韭菜”割掉,把“狗尾草”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

  ②从祖父拔锄头杆给“我”铲地,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疼爱,鼓励“我”尝试,让“我”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从“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而“祖父”也不生气,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宽容;从祖父耐心地笑着教“我”区别谷穗和狗尾草,可以看出祖父的慈祥与独特的教育方式,把知识寓于生活,用实践与体验教“我”生活常识,即使“我并不细看”,也无心“学习”,祖父也不急不躁,安心等待“我”成长)

  (板书:祖父?慈祥、宽容,教育方式独特)

  4.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体会祖父与“我”浓浓的亲情。(板书:祖孙情)

  5.除了这件事,你还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情最有趣?说说你的感受。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举止天真、幼稚、可爱等。

  ②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见异思迁”,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非常喜爱园中的一切;“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③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

  (板书:“我”?自由快乐、天真好奇)

  6.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子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了下来,写出了“我”的天真、顽皮,写出了真情实感。

  发挥想象,写话训练

  如果你也生活在这样的园子里,你想和“祖父”一起做什么?请写下来吧!注意把动作、语言写具体。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9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捕捉文章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借助视像化、体验式朗读,感受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3、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

  【预设流程】

  板块一:浏览课文,鸟瞰园子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进行学习。

  2、借助脚注,弄明白课文的来龙去脉;补充:《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一般来说,自传体小说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3、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板块二: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1、交流第一段。这一段你圈出了哪几个字,来概括这个园子?

  2、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圈划园子里的.事物,交流)

  3、课文开门见山就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读完整个第一段,不见作者对一朵花的具体描写。花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从哪里读懂了这是个“大花园”。)

  4、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园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

  板块三: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1、这园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继续交流。

  2、交流17自然段,摘录关键词词语,概括这个园子。

  3、圈出自由之物。

  4.、视像化朗读,感受园子里万事万物的自由(阅读策略之二)。

  5、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就”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6、这园子里,仅仅是这些事物是自由的吗?仿段练习。(练写——交流)

  了,就像似的。

  愿意就。

  7、深入思考: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能告诉萧红自由吗?(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了表达萧红心中的自由)

  8、回读前文,想一想,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哪些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的你认为是哪一件事情?(自学——讨论——交流,师生提炼: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9、是啊,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爱的爷爷,萧红在园子里才这样自由自在。(师生引读祖孙形影不离地生活在园子里的句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仿句:祖父,我

  10、小结,回应:作者写园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自在,其实是写自己心中的自由自在啊!这园子,是眼中“样样都有”的花园,也是心中“一切自由”的乐园啊!(板书:眼中园:样样都有;心中园:一切自由)

  11、拓展阅读《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萧红的童年生命的自由。

  板块四: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1、确实,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园子。让我们也一起到这个园子里去好好地玩玩吧。这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生对话:

  想栽花,就

  想种菜,就

  ……

  想睡觉,就

  2、疯够了,玩累了,让我们美美地躺在树阴下睡一觉吧!(模拟进入梦境)。

  3、学生描述虚拟梦境。

  4、介绍萧红身世:18岁的时候,祖父永远地离开人世;19岁,萧红被迫离家出走;直到1942年,萧红因为医生的误诊,死于香港……整整12年啊,萧红都没能再看一眼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又一次地与这园子里的一切重逢——(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尝试背诵:花开了……。鸟飞了……,……)

  5、其实,萧红记忆中的这院子里的一切事物,不仅仅是自由的,更是无比地明亮的。屏幕呈现16自然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小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6、齐读后追问:那为什么在作者的记忆里,这园子总是那么明亮,那么光芒四射?(完善板书:梦中园:光芒四射)

  7、师补充: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到太阳。而且,萧红笔下的太阳,总是那么明亮、温暖,那么光芒四射。(屏幕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中,关于太阳的几处描写。)

  8、总结升华:太阳带给人光亮、温暖,萧红的很多文字,也因为太阳而明亮。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

  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完善板书,画一个大圆,将所有内容都括进去)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像作者萧红那样在自己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童年的乐趣

  5、尝试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写一写童年生活片段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语: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毛嘟嘟嗡嗡

  读词语,注意正音:嗡

  2、学生交流:(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1

  设计、执教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虞大明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

  生:祖父的园子。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再读读课题。

  师:请注意看屏幕,这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略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怎么学略读课文,知道吗?

  生:知道

  师:你说

  生:就是一节课学完。

  师:那怎么一节课学完呢?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读读,自己去想想,自己去发现。虞老师有个建议,学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几遍读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师:第一遍读,可以快速浏览,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当你有所感触的时候,就在课题旁边用词语记录下来,开始。(生自主浏览,写旁注)

  师:来。你说一个。

  生:五谷丰登的园子。

  师:你说“五谷丰登”,是不是说园子里什么东西都有?我们用另外一个词更准确,你自己修正。

  生:应有尽有。

  师:这个词怎样?好,我们就把这个词写上去。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园子。

  生: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有这种感觉的孩子请举手。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师板书五彩缤纷)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师板书:生机勃勃)

  师:还有吗?

  生:自由自在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板书自由)

  师:还有吗?

  生: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园子

  师:这个词跟哪个词意思差不多?

  生:五彩缤纷

  师:是啊,相同意思的,咱们写一个就行了。作者在这样的园子里不仅感到自由,而且感到无穷的乐趣。用哪一个词概括?

  生:快乐

  师:对呀!这还是一个快乐的园子。(板书:快乐)

  师:真会读书。学略读课文,我们通过初读,对园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是学好略读课文的第一步。同学们真了不起。一起看着板书说说,这是一个——

  生: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园子。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师:难怪这个园子会深深地烙印在萧红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同学们,学课文如果光学到这儿,那还不行,这样学显然太肤浅了。我们还得第二遍读课文。第二遍读课文可以带着什么问题呢?来,看着板书,我们一起把刚才的初步感受重新变回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为什么说这是一个——

  生: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

  生: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为什么这是——

  生:自由自在的房子。

  师:为什么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第一板块】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师:这样吧,我们先来解决为什么说这是应有尽有的、五彩缤纷的、生机勃勃的园子?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当你找到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以后,把这个句子划下来,然后在旁边把这些词写上去。这就叫做旁注。(生快速浏览,做旁注)

  师:完成了吗?我们要学会看得快、找得快、脑子转得快。学略读课文,就是锻炼我们浏览的能力,而且是快速浏览的能力。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一目十行。有答案了吗?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应有尽有的园子?把那段话读一读。

  生: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能说明吗?

  生:能。

  师:这个句子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特点?

  生:生机勃勃。

  师:是啊!有人说,蜜蜂、蝴蝶是会舞蹈的精灵。就是这些蜜蜂啊,蝴蝶啊,这些精灵给园子带来了无尽的生机。所以在这句话的旁边你就可以写上生机勃勃。

  师: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就是这句话。哪个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是啊!学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萧红之所以写一二自然段,就是想让我们明白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生:应有尽有、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园子。

  【第二板块】感悟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师: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呢?我们通过第三遍读课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说来,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往往就承载着这份自由和快乐。请同学们拿起笔,圈一圈,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师:交流一下,第一件——

  生:栽花。

  师:第二件

  生:拔草。

  师:第三件——

  生:种小白菜。

  师:种菜。第四件——

  生:铲地。

  师:第五件——

  生:摘黄瓜

  师:第六件——

  生:吃黄瓜。

  师:哎——吃黄瓜也是一件事情。第七件——

  生:追蜻蜓。

  师:没错。第八件——

  生:采黄瓜的花。

  师:那就可以概括为——

  生:采花。

  师:第九件——

  生:捉蚱蜢。

  师:捉蚱蜢。没错。第十件——

  生:浇菜。

  师:浇菜。没了吗?第十一件——

  生:睡觉。

  师:你看,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可以尽情地做这么多事情,所以——这是一个

  生:自由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四、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研读“自由之事”

  师:这十一件事情当中,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件事?

  生:铲地

  师:感觉真准。哪几自然段写的是铲地?

  生:第五自然段到十二自然段。

  师:是的。请看大屏幕。虞老师特意把描写铲地的这些自然段呈现在大屏幕上。请问,你们为什么说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具体?从哪儿让你感受这件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生:因为这件事,她用了好几个自然段写。

  师:哎——是啊!这也是一种衡量的标准啊!你看,她写得特别长,用了比较多的自然段来描述,所以我们就断定这件事情是写得最具体的。这是一个依据。还有别的依据吗?

  生:作者抓住了对话进行描写。

  师:所以,同学们记住,我们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抓住对话来描写,那就会把这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有什么依据吗?

  生:其她几件事都是略写的,就这件事详写的。

  师:还能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写得非常详细的一件事。除了篇幅比较长,除了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还有什么?

  生:作者对外公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描写。

  师:由此看来,我们要让一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是啊。这样三个方面的依据,让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铲地这件事情是所有十一件事情中写得最详细的。那我就纳闷了,我们刚才不是梳理过了,萧红在园子里做着多少件事情?

  生:十一件

  师:这仅仅是写出来的,还有好多好多没有写出来的,那萧红为什么单单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其她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比如说浇水,我读过一遍就有印象了。萧红怎么浇的?拿着个什么?

  生:水瓢。

  师:然后呢?

  生:往天上一扬。

  师:嘴里还喊着——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师: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来!模仿一下。开始,浇菜——

  生:下雨罗!下雨罗!

  师: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为什么那些事情不写具体,独独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生:我想这件事情萧红记忆极为深刻。

  师:那当然。那为什么独独对这件事情萧红印象极为深刻呢?我们还得抓住这件事情的本质来思考。

  生:她把草当做了谷,把谷当做了草,其实是做错了一件事,可她爷爷没怪她。因为她爷爷很爱她。

  师:你真会读书!同学们,知道吗?爷爷为什么要在园子里种谷穗?是种着玩的吗?

  生:不是。

  师:为了什么?

  生:拿来吃的。

  师:拿来吃的,拿来养家糊口的。而现在,萧红却把一畦的谷穗给铲了。这将意味着什么?

  生:他们一家有可能会挨饿。

  师:是啊!这是一般的调皮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般的捣蛋吗?

  生:不是。

  师:这可是犯下了——

  生:滔天大罪。

  师:呵呵,这道不能说是滔天大罪?这可是犯下了大错。同学们,当你们犯下这样的错误的时候,不要说这样的错误,就说在家里吃晚饭,啪嗒——碗打破了,你妈妈会怎么对你?

  生:小时候会打我屁股。

  师:你现在多大了?

  生:十二岁

  师:小时候会打你屁股,现在不打了。你看妈妈会打她屁股,你呢?

  生:我妈就会吓唬我,说不要我了,让我去当乞丐。

  师:呵呵,我认为你妈妈一定只是吓唬吓唬你,让你长点记性。但是萧红呢?犯下了这样的大错,她的祖父,也就是她的爷爷,还是怎么样面对她?

  生:笑

  师:这就是祖父对孙女儿的——

  生:关爱

  生:宽容。

  师:连这样的大错,爷爷都能够原谅,都能够宽容,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宽容和原谅呢?萧红在这样的大错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她感受到快乐呢?所以,萧红要把这件事情写得特别详细。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我和你们的合作读,来体会一下萧红的这种快乐,来感受一下,爷爷的那种宽容和爱。好吗?

  生:好

  师:我们就来合作读对话吧!好吗?

  生:好。

  师:既然是合作,我们首先有分工。我读谁的?

  生:爷爷。

  师:你们全做我的孙女儿!准备一下,琢磨琢磨。怎么读才能体现萧红的那种快乐?

  师生分角色读。(结尾学生读了一个:哦)

  师:我觉得一个“哦”字还不够。 什么是“马马虎虎的承认”?

  生:知道了,爷爷!

  生:我知道了,爷爷,下次不会弄错了!

  生:好了啦!爷爷,我知道了,我要去捉蚂蚱了。

  师:嗨,这才是我可爱的孙女儿。同学们,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生:自由的、快乐的园子

  【第二板块】研读“自由之景”

  师:虞老师觉得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园子是自由的,哪个自然段?

  生:第十六自然段。

  师:你们认为呢?

  生:是的。

  师:请关注第十六自然段。(课件呈现)这一段不是写景的吗?你看这一段写到了花儿,写到了鸟儿,写到了倭瓜啊,写到了玉米啊,怎么让你感受到园子的自由呢?

  生:她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句式反复出现,哪个句式?

  生:愿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对。要怎么样就——

  生:怎么样。

  师:所以我们就感受到了自由,是吧?

  生:是。

  师:关于倭瓜,关于玉米,虞老师也写了这样一段话,请看。(课件呈现老师下水文:倭瓜长蔓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快速浏览,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你读了这段话,你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哇——这景色——

  生:好美啊!

  师:你看,同样描写的是这些景物,但是写法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不同。从这段话里面,我们读出了景物的什么?

  生:美。

  师:萧红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

  生:自由。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难道仅仅在倾诉景物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

  生:自己的自由。

  师: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

  生:借景抒情。

  师:透过这段文字,萧红她一定在诉说——(生在配乐中补读)课件出示:我愿意(摘黄瓜),就( );我愿意(捉蚂蚱),就( );我愿意( ),就( );

  师:这样的事例举得完吗?

  生:举不完。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述——在这样的园子里,我——

  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学到这儿,你们一定明白了,这份快乐的源头就是——

  生:自由

  师:也就是说,因为自由,所以快乐。那么,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呢?

  生:因为园子是祖父创造的。

  生:是祖父的爱和宽容给了萧红自由和快乐。

  师:说得好!所以,萧红就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

  生:祖父的园子

  师:这也表达了萧红对祖父的——

  生:怀念。

  五、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师: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所以,萧红想到了用笔来刻录她的童年,让童年永恒。于是,她写就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做——(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的封面)

  生:呼兰河传

  师:猜猜看,在这本书里,萧红还会写什么?

  生:其他快乐的事情

  师:还有呢?

  生:其他那些自由的事情,比如:捉鱼什么的。

  师: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这样评价的——课件出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有什么疑惑吗?

  生:为什么说她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相信你们都有这样的疑惑,对吗?

  生:是。

  师:怎样才能解开心中的谜团?

  生:去读读这本书。

  师:愿意去读这本书,从而解开心中疑惑的请举手。(小手如林)

  六、直面童年,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童年是美丽的歌谣,童年是动人的诗篇,童年是人生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萧红用文字记录她的童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刻录她的童年。比如有一个著名的歌手,叫——罗大佑,他有一首歌叫《童年》。请看——播放歌曲。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在《童年》的歌曲声中)萧红用笔刻录童年,罗大佑歌刻录童年,虞老师向萧红学习,也用笔来刻录,想了解虞老师的童年吗?

  生:想。(师逐段呈现下水文)

  师:虞老师的童年有意思吧!。再看(出示照片和图片)。一张黑白的照片,加上几段文字,几篇文章,虞老师的童年就永恒了。聪明的孩子们,好好地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永恒呢?想一想,再想一想,然后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下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 篇12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词语。

  蝴蝶 蜻蜓 老虎 蚱蜢 蜜蜂

  杏树 榆树 松树 杨树 油桐

  倭瓜 黄瓜 玉米 冬瓜 西红柿

  追蜻蜓 铲地 拔草 浇菜 栽花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我”心目中,园子——

  1.是快乐的:“我”在园子里吃黄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充满生机的: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拍一拍手,________,叫一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自由自在的:倭瓜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快乐阅读。

  五瓣儿丁香

  紫薇

  长期以来,一直惦念着丁香。听人说,若能在结着多如云霞的四瓣儿丁香树上找出一朵五瓣儿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同病室的几个病友几乎每天傍晚都去医院的后山坡上探看丁香,带回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惹人心动:“冒出新绿了”,“生出了嫩叶了”,“结花蕾了”,……可我们仍然嫌慢,埋怨丁香的疏懒乏情。

  昨天晚饭后,她们又结伴去了,留下我一个。看看自己仍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心想:这条伤腿一定害我误了花期,不能去找五瓣儿丁香,寻不着它,那么好运和幸福也就与我无缘了。结果自己把心情弄得灰灰的。

  他们回来了,个个兴高采烈。争着向我炫耀她们的“幸福”——五瓣儿丁香,有白色的,紫色的,小小花朵很是美丽,花瓣儿更是精致、娇巧、细柔。她们有人要分我一朵,而我也十二分想拥有它,可我还听人说:“别人送的五瓣儿丁香不具有神奇的魔力。”于是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看着她们都如同真寻得幸福一般的喜悦,我的心羡慕得有点发痒。

  晚上我早早蒙上被,除了想找一条五瓣儿丁香,好像别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人有时会有一些非常非常小的希望。这个希望太稀奇,太向往,我甚至做了一个梦:我的腿好了。来到一个好大的丁香园里找五瓣儿丁香,可到处都是四个瓣儿的,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没有找出一朵神秘的五瓣儿丁香。

  感觉天亮了,懒懒地也不肯睁开眼睛,心中仍存着没有五瓣儿丁香的遗憾。做晨检的护士来了,问我:“别的人都去哪儿了?”我这才发现她们一个都不在。大概是因为太兴奋睡不着而早早地跑出去疯闹吧,疾病竟使我变得有点嫉妒她们了。

  门轻轻地推开了。只见她们个个手里拿着一大束丁香,原来她们一大早去替我折花了。她们把花递给我:“快找你的五瓣儿丁香吧!”我一时语塞,为她们的热情、真诚所感动,懊悔刚才对她们的嫉妒……顿时,我感到自己整个儿沐浴在友爱结成的温馨之中。

  我细心地从她们采摘来的一束束丁香花中,找到了一朵白色的五瓣儿丁香,而我更在她们中间找到真正意义上的五瓣儿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

  【思考·感悟】

  作者为什么这样急切地想找到“五瓣儿丁香”?“五瓣儿丁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老虎2. 杨树3. 玉米4.追蜻蜓

  二、1.追蜻蜓 采倭瓜花 捉蚂蚱

  2.蜜蜂 蝴蝶 蜻蜓 反复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3.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随意地飞

  三、因为听人说五瓣儿丁香能带给发现者好运和幸福。

  从同事这么帮助“我”,作者体会到“五瓣儿丁香”的真正含义是好运、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