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村范文村

《气球娃娃》教案(精选4篇)

时间:教案网

《气球娃娃》教案(精选4篇)

《气球娃娃》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娃娃上灶》是一首 24 拍的歌曲,用欢快的旋律、形象化的歌词表现了小朋友炒菜、烧鱼的有趣情景,以游戏的方式表现了劳动的快乐。

  《娃娃上灶》共两段歌词,第 1-10 小节歌词内容不变,展现了娃娃上灶的自豪和切肉做鱼的自信;第 11-25 小节分别展现了贪玩烧焦饭菜和用心做出美味的不同情景,体现娃娃懊悔和喜悦的不同心情。教师可引导幼儿在情景中感受、想象烹任食物的过程,体验烧饭时的不同心情,用声音、表情和动作表达歌曲的情绪变化。

  歌曲中的弱起和念白幼儿掌握起来较困难,教师可采用反复倾听、重点练习、动作表现等方式给予幼儿支持。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掌握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能有节奏地完整演唱。

  2.能用不同的情绪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3.感受烹任的乐趣,知道做事要专心。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玩具小锅、炉灶,卡片,鱼、肉及其他食物,木偶娃娃。

  【活动建议】

  1.出示木偶娃娃和玩具锅、灶,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谁来了?她要做什么?

  2.请幼儿看木偶娃娃表演,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操纵木偶娃娃表演唱(《娃娃上灶》第 1 段,引导幼儿分句理解歌词。

  提问:姓娃在用什么做饭?谁来上灶?她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肉可以怎样吃?鱼可以怎样吃?菜焦饭焦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做?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第 2 段歌词。

  提问:这一次娃娃上灶会怎样做?做出的饭菜是怎样的?

  教师用歌词进行小结:围着炉子瞧瞧,再来尝尝味道,菜香饭香,味道真好。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分别用沮丧、轻快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绪变化。

  提问:第 1 次做饭发生了什么事?心情怎样?引导幼儿用沮丧的声音演唱。

  第 2 次做饭成功了吗?闻着香香的饭菜心情怎样?

  (2)引导幼儿自编动作表演唱歌曲。

  可灵活变换方式,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例如:改变菜名演唱或“给爷爷、奶奶烧菜”、

  “给爸爸、妈妈烧菜”、“给好朋友烧菜”等。

  【活动延伸】

  活动区活动时,引导幼儿继续利用食物卡片创编歌词。

  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气球娃娃》教案 篇2

  教育目标:

  1、以身体紧缩或伸展的动作,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

  2、能根据教师的描述或琴声,用身体表现场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能将自己表现的动作通过想象,围绕主题,用简单的画面表示出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气球若干、风琴、小鸟头饰一个。

  2、黑色记号笔、白纸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运用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气球娃娃,幼儿玩一玩。

  2、玩后讨论:

  (1)没吹气的时候,气球是什么样的?

  (2)吹气以后呢?

  (3)吹气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二、围绕气球娃娃,展开活动。

  1、幼儿做气球娃娃,老师做吹气的`人,进行游戏。

  2、听琴声做胀缩的动作,并进行游戏。

  3、根据情景进行想象活动。

  (1)另一教师戴上小鸟头饰扮小鸟,来找气球娃娃玩,气球娃娃飞到了别的地方。

  (2)情景后提问:会飞到什么地方?遇到谁?发生什么事情?(请幼儿想象)

  三、根据想象,进行绘画活动。

  1、要求幼儿根据刚才的活动,用气球做主题,编出各种有趣的故事画在纸上。

  (教师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想象故事及布局,启发幼儿自己动手创作)

  2、请已完成的幼儿,把作品展示给旁边的小朋友看,引导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编出不同的故事。

  四、展示作品,分享活动。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作品展"中,请幼儿讲讲关于气球娃娃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想出更多关于气球娃娃的故事,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选了常见的气球,小朋友会很喜欢同时小朋友也会有玩气球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互相交流起来容易些。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气球的一次减少使幼儿有了分享玩具的体验并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多人合作玩气球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气球是易爆的这点要向幼儿说明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在这里幼儿可能不太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幼儿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意义。

《气球娃娃》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气球、旧报纸粘贴成立体的球形并用棉签、水粉、毛线等绘雷装饰。

  2.体验制作、创造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气球、旧报纸、水粉色、棉签、毛线、瓶盖、彩纸、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变魔术,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出示气球)这是什么?以变魔术的口吻:变、变、变。

  (出示气球面具)气球变成什么了?猜一猜是怎样变成的?

  二、欣赏制作图,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逐步观察面具的制作方法。

  吹气球——用剪成椭圆形的报纸粘贴三至四层——粘贴一层废旧椭圆形白纸——晾干一下,剪开——用水粉色绘画、装饰。

  2.粘贴好的气球还可以做成什么?幼儿自由讨论,开拓幼儿的思维。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1.幼儿合作制作纸气球,并商量装饰成什么。

  2.制作要求

  (1)粘贴的报纸要均匀,制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2)注意卫生,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制作结束把作品放好并晾干。

  教师巡视,根据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友好合作。

  四、介绍、展览幼儿的作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作品:气球变成了什么?

  2.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他们的作品好在哪里?和别人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气球娃娃》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气球娃娃,并注意配色协调。  

  2、通过气球娃娃的设计和装饰,增进幼儿对废旧包装材料的认识。  

  3、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气球娃娃、吹好的气球(带小棒)、毛根、报纸、包花纸、广告纸、即时贴、蛋糕盆、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小气球)“有个小气球,它有个愿望,它想让自己穿上漂亮的裙子跳起舞、戴上花帽子唱起歌,有一天,它的愿望终于实现啦!看,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气球娃娃了。  

  二、幼儿欣赏、造型刺激。  

  1、出示气球娃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气球娃娃的五官以及装饰所用的一些废旧材料。请幼儿说一说。  

  2、教师示范创作气球娃娃,重点引导幼儿注意气球的颜色与裙子、帽子所选的包装纸的配色协调。  

  3、造型刺激,欣赏更多的气球娃娃造型。  

  三、大胆想象、动手创作。  

  1、提出要求,幼儿创作。  

  2、教师适当指导,给予有困难的幼儿一定的帮助。  

  四、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1、评选最有创意的气球娃娃、最具人气的气球娃娃。  

  2、把幼儿的作品挂在教室或走廊内,布置环境。  

  作品赏析:  

  《气球娃娃》这一活动以气球为主体,利用包花纸、毛根、即时贴边脚料等废旧材料进行自由创造发挥,自由造型,生动有趣的形象可作挂饰布置教室,可作幼儿的玩偶进行表演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