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对待孩子更好
时间:教案网
这样对待孩子更好
两天前,婆婆来看。由于和她保持着有规律的见面机会,对奶奶并没有生疏感,挺愿意和奶奶在一起。这周六上午的半天时间,我便决定不送去保姆家,满足婆婆想多和孙子相处的心愿。(我周六上午要上班) 只是,要留在家里,我要出来上班。而是个很恋妈 妈的孩子。我要走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难缠。 果然,我从卧室走出来,比我早起,正在客厅和奶奶玩的已经一眼看到,立即欢呼:“妈 妈来啦!”然后奔过来要妈 妈抱。不肯奶奶再碰到他。 婆婆担心粘着我不再肯和她,便说:“我带他去洗手玩水,你悄悄地走掉。没事的,他没看到你也不会哭的,哭也就哭一两声。” 我倒是在想,作为妈 妈,要尽可能少地这样悄悄地从孩子身边溜掉。 我决定先陪陪他。 先是为他剥了一颗他让我给剥的糖——给他吃,是因为他早饭吃饱了,而且这块糖是他自己找到的,我觉得要让他享受他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这种意外的快乐感觉。 接着,我试着和他“聊天”。“宝贝,你要和奶奶还是要和姨婆?”回答的是:“和奶奶。”但一会后就更正:“和妈 妈。” 我们一起背了两三首儿歌,然后认真地对说:“宝贝,妈 妈一会要上班,有事情,奶奶在家陪你玩,行吗?过两三个小时,妈 妈就会回家,你能等着妈 妈吗?”他笑嘻嘻地说:“不行!”我又陪了他一会。接着,非常坚定地说:“宝贝,妈 妈必须去上班了。” 可能听到了我说必须两个字,同意了。有一些眷恋,但还是和我说了再见,做了飞吻的动作。 我自己觉得,这样去上班,很安心。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悄悄溜掉,没有任何期许留给孩子,我觉得不是尊重。孩子会缠着妈 妈不让走,是在表达:妈 妈,我还想要你陪我一会。妈 妈,我想继续享受你的爱。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分离,也变得很平静温馨。 顺便想交流一下我在育儿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比较有“用”的话。 “是呀,妈 妈也很想让你继续看电视,但今天你看了很久了,我们得睡觉去了。”很理解,但也很坚定。 “宝贝,你感觉很生气,妈 妈知道你生气了。让妈 妈抱抱你。”在第一时间里,洞悉了孩子的情绪,而且做出了安抚措施。 “哦,宝贝真的很可爱,妈 妈很想一直陪着你,但是现在妈 妈必须去上班办事情了,妈 妈会在两个小时后回来,请等着妈 妈。”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但不放弃理性的坚持。 “现在是吃饭时间,请你过来吃饭。”要孩子知道一下时间是什么东西,同时试图建立规矩。 “打架是不好的事。”简单而肯定地告诉孩子一个答案。 “不可以。”握住孩子的手,看着他,严肃但不凶狠地说。为了制止孩子做一些不对的举动,“不可以”三个字可能要上百遍地说。而且,光说不行,一定要走到孩子身边,最好蹲下身子,和孩子可以目光平视。 “滑滑梯很好玩吧?你再玩两遍,我们就要回家了。一定要回家了。”有约定,而且一定遵守这个约定,孩子会习惯遵守约定。2这样对待孩子更好
“告诉妈 妈,你是想要吃棒棒糖吗?”孩子哭闹的时候,拿出很愿意倾听的姿态来,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 “妈 妈正在接电话,请你不要打扰妈 妈。你可以去玩一下积木。”妈 妈尊重孩子,也得让孩子尊重妈 妈,很多时候,就算母子或者母女之间,也要有界限。我不想让我的儿子认为我是个24小时不必休息的全能机器。当然,你得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 虽然是小小的孩子,但也和他说礼貌用语。一来能让孩子感受到礼貌是什么东西,二来祈使句往往是简单而明确的,孩子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不过,我要承认,我并不是百分之百能按照我上面的说法去对孩子说,我也经常发脾气,经常不耐烦,但我相信这样说,更好。我会努力将此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