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村范文村

天宫课堂简报(通用28篇)

时间:范文网

天宫课堂简报(通用28篇)

天宫课堂简报 篇1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太空教师”,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怀化市辰溪县多所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收看。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设施设备。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讲解毛细现象的`重要性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水球变“懒”实验,探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太空趣味饮水,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植物生长;介绍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和拟南芥种植研究,并演示样本采集操作。在授课期间,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辰溪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太空授课传播普及了载人航天知识,让广大青少年深刻体验到了科学的神奇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渴望和航天梦想的热爱。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强国有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简报 篇2

  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成功喝到了芒果汁。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视频截屏)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开讲,“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经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此次是神舟十四号的3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度过4个多月的太空生活后,首次太空开课。恰逢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为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科学探索精神,引导孩子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我校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天宫课堂”第三课。

  在近5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瞧,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

  再连天宫,问鼎苍穹,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天宫课堂”第三课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太空科学实验的独特魅力,激发了探索宇宙未知的好奇心、热爱科学的精神和航空事业的热情,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上天”的种子,插上了“飞天”的翅膀。

天宫课堂简报 篇3

  这次观看令我大为震撼,早知道祖国已强盛,但不知已经世界如此之多。不再是火箭而是空间站,不再是登月之旅,而是探秘宇宙。王亚平老师说:“未来属于我们,属于我们这一代人。”

  授课过程中“泡腾片水球实验”令我神往。王老师首先制作了一个水球再在其中添加了蓝色颜料,水球瞬间就变得浪漫起来,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吗?随即便加入泡腾片,水球慢慢变得沸腾。

  “你们睡觉时看见的星星会眨眼睛吗?”一个小女孩童真地问。这个小小的问题,我感受到每一个孩子对太空的憧憬、向往。很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对宇宙产生了兴趣,想去遨游太空,如今这个梦想已被新时代的人变为了现实。

  我不由得再次在内心感叹:我们的祖国早已不是曾经那任人宰割的羊,而是这翱翔于天地之间的鹰!

天宫课堂简报 篇4

  为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同学们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10月12日下午,崇信县科协联合县教科局组织全县各中小学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受疫情影响,同学们居家进行了观看。此次太空授课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授课,使同学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3名航天员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了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天宫课堂”,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感受到了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要认真学习航天知识,长大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下一步,崇信县科协将以“天宫课堂”为契机,广泛深入开展各类航天知识科普宣传活动,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天宫课堂简报 篇5

  一年前,我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天宫一号,神八对接——分离——再次对接——返回地面的全过程,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又树立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顿时,我小小的心里又有了一个航天梦。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会变得更加的绚烂夺目,吸引全世界的眼光。神舟系列飞船将增加更多的成员,神九,神十,……,登月的梦想不再是针到少数人,将普及到民众中去,老百姓可以乘坐航天飞机到外太空旅行,中国将在太空中探索到更多的地方建立空间站,以便于飞船停泊,旅游人员休息。

  在那时,飞船可以送人们去银河系探险,采集宇宙资源,与外太空的生物建立互惠合作的关系,相互开发宇宙资源,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可以找到适合于人类定居的新的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自己穿梭。超光速飞船可以载人穿越黑洞,到达不为人知的神秘领域,可以产生短暂的虫洞效应,让人体验“瞬间转移”的感觉…。

  将来的某一天,我也可以乘座飞船遨游在外太空,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把种子送入太空,进行太空育种,使粮食大幅度的增产,使沙漠荒滩也能长出绿油油的庄稼,让贫困的地方的人们不再挨饿,演员也可以到外太空去拍武打片,不需要借助幻技就能做出很多复杂的动作,准比现在精彩一百倍。

  等将来,我想开一家宇航服公司,对外销售各种宇航服和到外太空旅游需要的物品,等挣钱了,我会专心研究反物质,因为我在书上看到:一个反物质粒子和一个正物质粒子放到一起会消失,然后会挥发出等于上万个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我要把反物质加入到火箭原料中,书上说过,只要区区四十几克就要以把人从地球送到火星上,如果放在火箭研究上,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一克就可供巴黎整个城市照明一整天,这样,人类就不会担心用电问题。宇宙中到处是反物质,我会想办法进行收集,用于制成武器保家卫国;用来发电,解决电荒;用来做燃料,解决能源不足,因为反物质对空气没有任何污染……,等我研究出反物质飞船,我会驾驶着它到银河系外的星系上去采集更多的物质,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并且找到适合于人类定居的星球,贮备足够的能源供人们生活,让地球不再那么挤,让地球恢复生机,让地球的血脉——水,再次的清澈见底…

  这就是我的航天梦,一个我真实的梦想,我会努力学习,为了我的梦想努力奋斗,希望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壮大…

天宫课堂简报 篇6

  今天我在妈妈的手机上看了太空第一课,里面特别的有趣,那我就来告诉你们吧!第一个是一位年轻太空员,叔叔,他教我们怎么在太空里平稳,首先,我们站不稳的时候,在太空飞船里,上面有好多的扶手,这些扶手是干什么的呢?它们就是当你站不稳的时候,你可以随机把它抓住,这样你就不会倒来倒去啦!

  第二个就是一位阿姨,他拿起一根小棍子,像水里滴了两滴。放在了一个钉子的上面,他就成了一个又圆又大的小水珠,太空员阿姨又在里面滴了好多滴。低的越来越大了,感觉像是快破了,接着,奇迹出现了,阿姨,拿着一个漂亮的小花朵放在了水珠的正中心,忽然小水珠撞了起来,像风车似的,太漂亮了!然后这位太空员阿姨有将蓝色的颜料放进了水里,又把黄色的叶盖放进了里面,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地球的外表,就是太奇特了!

  太空世界真的好有趣!你们觉得呢?我以后也要当一名宇航员。

天宫课堂简报 篇7

  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龙井市东山实验小学校组织全体师生1200余人观看“天宫课堂”第三课,开展“天地对话筑梦未来”主题教育活动。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向同学们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赢得了同学们阵阵喝彩,孩子们一次又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真正的感受到了太空的奥秘,对太空充满了向往,同时感受到了航天员叔叔阿姨的可敬可爱和无私奉献。

  这场与众不同又意义非凡的“天宫课堂”,不仅让同学们学习了载人航天知识,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更在无数孩子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星辰大海”的种子。少年强则国强,小小少年将继续逐梦而行,行走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

天宫课堂简报 篇8

  10月12日15:40,无棣县第二实验小学全体少先队员满心期待地收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孩子们早早地坐在教室多媒体前翘首以盼,等待着从太空发来的天宫课堂,满怀激情地收看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的直播,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盯屏幕,汲取来自“天宫”的科学知识。孩子们仿佛置身宇宙时空,激动的同时,认真观看并学习了太空科普知识。3名航天员在轨演示各种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听着宇航员的讲解,学生们时不时地发出或肯定或疑惑的声音,好似他们在亲身操作实验一般,充满了热情与好奇,也想赶紧跟随着宇航员的脚步去一探究竟。

天宫课堂简报 篇9

  “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市科技馆组织楼区xx小学、xx县xx学校、实验学校、xx县xx学校等xx余所中小学校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活动。

  当天下午,xx县xx学校组织全校多名学生,利用班团课时间集中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学生们认真观看了陈冬、刘洋、蔡旭哲等3名航天员关于“水球变‘懒’、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精彩有趣的实验授课,激发全体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xx县xx学校集中组织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孩子们被太空科学实验深深吸引,在三位航天员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神奇的科学实验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孩子们表达出了对太空的向往。最神奇的是毛细效应实验,那么粗的管子水居然能上升到管子顶部,太神奇了......孩子们纷纷表示:祖国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将来也要为建设科技强国尽自己的一份力,也为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xx学校在最后两节课组织全校统一观看“天宫课堂”第三课,学生们兴趣浓厚,反应特别热烈,从对问天实验舱的介绍开始就充满好奇与疑问:宇航员们是怎么上厕所的?宇航员们是怎么洗澡的?可他们还是忍住讨论,生怕错过精彩的部分。在植物培养实验提问环节中: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植物的根还是向下生长?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也充满疑问,当老师答疑之后,学生们好像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一个个实验,一个个问题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天宫课堂’刷新了科普教育及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这种基于太空探索实践之上的远程教学,是对我国科技实力的生动展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的科学梦想萌芽,为成为一个科学家而奋斗。”来自xx学校的科技教师章威说道。

  据悉,市科技馆连续2次组织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活动,并通过开展航天航空主题科普展览、航天航空航海模型竞赛、航天科普知识竞赛等系列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由于疫情原因,此次采取集中组织学校在校师生集中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活动,旨在进一步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简报 篇10

  为了开拓学生们的学习视野,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3月23日下午,我校积极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看过程中,同学们无不聚精会神,惊叹着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的伟大,相信本次活动也将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航天精神,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科学的本真是求知、求真,而求知求真的内在驱动就是兴趣与激情。不同于日常的科学课堂展示,“天宫课堂”第二课的科学实验带领同学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太空世界,大家聚精会神,赞叹连连,一齐被宇宙的神奇力量所吸引,纷纷感叹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的伟大。

  通过本次对“天宫课堂”的学习,同学们学习到了许许多多深奥、有趣的物理知识,感受到了太空的魅力。航天员演示的奇妙的物理现象,也在同学们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心系星空”的种子,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更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的科技力量,为建设未来强国,开启今天的努力,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奋发学习科学知识。

天宫课堂简报 篇11

  3月23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了天地互动方式,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等三名航天员互相配合进行授课,面向全球进行了现场直播。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不同于平日里的“三尺讲台”,孩子们对于400公里天外“最高”讲台的好奇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屏幕,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天宫课堂”直播。

  他们对实验充满了热情与好奇,也想赶紧跟着宇航员的脚步去一探究竟。听着宇航员的讲解,学生们时不时地发出或肯定或疑惑的声音,好似他们在亲身操作实验一般。

  通过本次对“天宫课堂”的学习,同学们学习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感受到了太空的魅力。航天员演示的奇妙的物理现象,也在同学们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星辰大海”的种子,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更感受中国的科技力量,为建设祖国未来强国,奋发图强!

天宫课堂简报 篇12

  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为了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少先队员们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感受科学的魅力,在心里播下科学的种子。20__年10月12日下午3时,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拉开序幕,我校组织全体师生在线收看了这节特殊而有趣的“天宫课程”。

  “天宫课堂”第三课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太空教师”,传播载人航天知识,三位航天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问天实验舱等各种设施设备,还在轨演示了毛细效应、水球变"懒”、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实验,介绍了种植研究项目,演示了样本采集操作并展开天地互动交流。

  在防控疫情形势下,学生们只能居家观看此次天宫课堂。他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直观生动、精彩纷呈的“天宫课堂”,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到了宇宙的奥秘、探索的乐趣。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悄地生根发芽。

  “天宫课堂”拉近了学生与航天的'距离,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伟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奇妙的空间站科学实验知识,而且还激发了孩子们对宇宙空间的探索热情。虽然是处于疫情防控在线学习的形式中,但是孩子们仍能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状态努力学习。他们在感受着航天精神的同时,兴致勃勃地扩展着科学视野,埋下一颗颗科技兴国的热忱种子。让我们一起加油,共同迎接平安返校的那一天!

天宫课堂简报 篇13

  10月12日下午15: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啦。古华中学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三课,跟随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一起漫步太空,探究宇宙奥秘。

  三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本次观看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科学知识,还激发了同学们不断追寻科学的梦想,激励着同学们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努力探索科学。

天宫课堂简报 篇14

  “天宫课堂”第二课于3月23日15:40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西和县幼儿园的孩子们坐在大屏幕前,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此次授课。

  此次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分别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太空拧毛巾获得一副水膜手套,这些实验引起了小朋友们阵阵欢呼声和惊喜的掌声,开启了孩子们热爱科学的心灵窗口,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太空授课结束后,幼儿园的老师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诉说了自己的感受:“为什么我们不会飞起来呢?”“航天员叔叔太棒了, 长大我也要当航天员!”“航天员太厉害了!”……个别幼儿也好奇地拧了拧浸泡在水中的毛巾,他们也很想得到一双水膜手套。

  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此次活动在孩子的心田播撒下了热爱航天的种子,点燃了孩子们的太空梦想,激发起了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天宫课堂简报 篇15

  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20__年3月23日,小桥大街小学全体少先队员在航天员的带领下走进太空课堂,感知宇宙的奥秘、掌握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下午3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始,本次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三位宇航员变身“太空教师”,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

  随后,“太空教师”们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 少先队员们凝神屏息,目不转睛地观看神舟十号乘组太空授课现场直播,积极的思考。

  不同于平日里的“三尺讲台”,孩子们对于天外“最高”讲台的好奇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少先队员们的目光紧盯着屏幕,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天宫课堂”直播。

  此次观看“天宫课堂”的活动,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激发了小桥大街小学全体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也让全体师生共同感受到伟大的祖国在航天事业发展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加激发师生爱国爱党、崇尚科学的理想信念。

  美丽的中国红点亮太空,航天梦已经成为中国梦的惊鸿之笔。同学们定会将航天精神深植内心,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人,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天宫课堂简报 篇16

  在同学们的万分期待中,“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啦!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xx小学组织师生进行观看,了解“天宫课堂”的实验乐趣。

  课堂开始啦,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观看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积极参与互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是太空知识小达人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同学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太空的神奇,激发了对宇宙空间的向往以及学习太空知识的热情,将一颗梦想的种子种到了遥远的太空,希望将来也能加入到宇航员的队伍中,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

天宫课堂简报 篇17

  科技启迪未来,航天走向世界。下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鹤伴中学全体师生观看了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此次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活动,能让广大青少年走进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让学生在一室之内放眼浩瀚苍穹,感悟中国航天科学的伟大、中国教育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对祖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自豪感,激发学生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简报 篇18

  没想到在太空中,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东西,都能有这么神奇漂亮的一面,实在太有趣了!我回家一定要让爸爸妈妈把今天的太空授课录下来,要多看几次,加深了解其中的奥妙。

  星球巨大的引力,没有挡住我们追梦天空的梦想;那些逆历史潮流的人,要想阻挡我们科技创新和追逐太空梦想人,显然也是螳臂当车,显然也是痴心妄想。众所周知,西方某些航天强国最不愿看到中国人追梦太空,竟然以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为借口,不让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等项目。结果,仅仅短短十几年之后,神舟飞船接连升空,中国已经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全套技术和设备,这就是中国的航天精神,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也刷新了全体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信心和决心,更刷新了伟大的航天精神。

天宫课堂简报 篇19

  周三下午,同学们在班里一起观看了第三次天宫课堂。主持人先讲解了实验的内容,随着视频的接通,从空间站上传来了视频:空间站又加了一个组件——问天实验室。三位航天员首先展示了问天实验室的工作和生活,介绍了4个大实验柜及实验柜内生物播种生长情况,这些实验柜等科学设备可联手完成许多生命现象在宇宙太空中的探索。

  接下来航天员开始做实验:第一项,“会调头的扳手”。一个T字扳手上面标红做记号,可以清楚看出旋转情况,左右先转容易翻转调头,上下旋转容易翻转调头,但是在地球上却看不到这种现象。 第二项,一个水球在注射器喷出空气作用下剧烈震动,很容易吹散,但加入一个钢球后水球不但没有破,仿佛有粘性一样,在相同作用外力下震动也不如之前强了。第三项,航天员拿着2米大管子竟然要喝“黄色液体”,我们都说这是“自家产的小饮料”,只见她不费吹灰之力就喝到了“小饮料”。而在地面上,要想用2米长的管子喝到果汁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全班同学都全神贯注,感叹天宫课堂里的实验太有趣了!老师对于视频中的实验及现象时不时地做出一些细致讲解。时间过得飞快,下课的铃声不知不觉在耳畔响起。天宫课堂让我们开拓了视野,让我们感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浩瀚的宇宙,正等待我们这代人去探索!

天宫课堂简报 篇2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二课定于3月23日15:40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教育部3月21日下发通知倡导广大师生积极收看。

  政教处积极响应教育部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提前部署、统一安排,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3月23日15:40,各班师生同步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观看直播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声声惊叹,激动和欣喜溢于言表。孩子们能够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太空生活,显得特别兴奋,脸上都挂着对宇宙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

  我校1189名师生共同观看了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此次与众不同又意义非凡的“天宫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载人航天知识,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更在无数孩子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星辰大海”的种子,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天宫课堂简报 篇21

  在同学们的万分期待中,“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啦!10月12日15时45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鲁能实验小学组织师生进行观看,了解“天宫课堂”的实验乐趣。

  课堂开始啦,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观看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积极参与互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是太空知识小达人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同学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太空的神奇,激发了对宇宙空间的向往以及学习太空知识的热情,将一颗梦想的'种子种到了遥远的太空,希望将来也能加入到宇航员的队伍中,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

天宫课堂简报 篇22

  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第一课于12月9日下午15时40分开课了,我校17个班的同学们满怀期待地早早等候在教室里、家里准时通过直播参与“天宫课堂”的学习,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

  神舟十三号乘组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向同学们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

  通过“天宫一号”授课,让同学们第一次直观地看到宇航员们工作、生活的场景。通过3名航天员的讲解,大家知道了为什么水滴在太空与在地面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失重条件下如何测量物体质量、陀螺的旋转有何奥秘……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同学们感知宇宙奥秘、参与科学知识体验探索的兴趣和决心。

  将近1个小时的太空课到了尾声,王亚平为同学们送上了和8年前首次太空授课同样的祝福:“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同学们,期待下次再见!”观看结束,同学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纷纷将今天学习的收获和感悟用绘画、手抄报和观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永不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本次“天宫课堂”的学习,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航天梦的种子,我们要学习航天员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踏实上进,向伟大的航天事业工作者们致敬,为成为下一代中国航天事业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天宫课堂简报 篇23

  在“天宫课堂”中观看了航天员们的科学实验后,队员们好奇心十足,纷纷动起手来,在地面尝试开展相关实验,感受地面与太空实验现象的不同。在动手实验中,队员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到宇宙的奥秘、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围绕“科学”展开热烈讨论:“科学老师告诉我,科学是自由的学问。”“上完今天这堂课,我对科学有了更多的热爱,我要不断去学习和发现,探求知识的本身。”“科学老师给我们上课,老喜欢加些科学史的内容,这让我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高深莫测,也不应该烧脑。”“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以及‘科学’对‘技术’的影响。”

  天地共上一堂科学实验课,通过“天宫课堂”,不仅让同学们看到了浩瀚宇宙的无限可能,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种子。这堂生动有趣的天宫课堂,让孩子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学习动力。科技的发展靠创新,创新的根源在人才。星空浩瀚,探索无限。愿天宫之约,能化作梦想之船,载着孩子们,逐梦星辰,一起向未来!

天宫课堂简报 篇24

  为培养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10月12日下午,龙井高级中学组织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师生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的现场直播观看了整个课堂。

  继前两次课堂,本次太空授课活动仍以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首先在轨介绍了问天实验舱,展示了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接着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了互动交流。

  观看过程中,大家聚精会神,生怕错过有趣的科学现象。航天员“老师”带来的真实且生动的课堂让学生从天地差异中感知了宇宙的奥秘、体验了探索的乐趣。

  这场来自太空的课堂,丰富了师生载人航天方面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

天宫课堂简报 篇25

  3月24日,托克逊县第一中学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

  “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轨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展示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进展。

  同学们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共同观看这次不一样的课程,观看直播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声声惊叹,激动和欣喜溢于言表。

  这场与众不同又意义非凡的“天宫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载人航天知识,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更在无数孩子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星辰大海”的种子。少年强则国强,小小少年将继续逐梦而行,行走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

天宫课堂简报 篇26

  为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0月12日下午15:45,西安市浐灞第二十九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还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科学手套箱剪株操作,为同学们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交流,与来自全国的青少年进行连线互动。

  由于西安市正处于全市暂停线下教学阶段,全体师生居家观看直播,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的热情与向往,通过照片,能够看到每一位孩子都在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对课堂上所展示的一切,都流露出了满满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平常只能在书本上出现的,只能凭想象出的神奇画面,今天能够亲眼目睹,令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与宇宙的神奇。

天宫课堂简报 篇27

  为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感受我国航空科技的魅力,担当科技兴国重任。3月23日下午,彭堡镇中心小学抓住难得的“天宫课堂”教育契机,利用“课后服务”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给全体学生上了一堂奇妙又精彩的太空科普直播课。

  本次“天宫课堂”仍然由三位“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全程太空授课。三位航天员向同学们展示了空间站在轨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失重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并展示了空间科学设施等现象。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天地互动交流,讲解了实验

  背后的科学原理。三位“太空老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科学技术,希望大家的科学实验能出现在下一期的“天空课堂”中。

  授课期间,学生们边看边思考,时不时记下笔记,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每当空间站里的航天员演示一个科学实验时,教室里的学生们发出惊叹,并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趣味,领略了浩瀚宇宙的神秘之美。

  观影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久久沉浸在跟随“太空老师”一起探索太空奥秘的兴奋中。很多学生表示,以后将继续关注“天宫课堂”,继续关注神舟飞船,继续关注月球探月工程,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从现在起一定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增光添彩!

  这次生动有趣的直播课,不仅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中国载人航天知识,点燃他们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更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学生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简报 篇28

  “天宫课堂”第三课今天(10月12日)下午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10月12日下午,我校组织全体学生积极观看“天宫课堂“第三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展示介绍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设施设备,演示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等物理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太空授课活动还包括介绍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和拟南芥种植研究项目,演示样本采集操作。

  本次授课的地面主课堂设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同时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河南省科技馆、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设置了3个地面分课堂。

  同学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后,表示明白了: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

  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自主探索,为创造更好的民族未来而奋斗。